新闻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动态
 

陕西省小杂粮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榆林举行

作者:王成         发布日期:2016-01-29     浏览次数:

     

1月26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市科技局、榆林市农业局联合举办的陕西省小杂粮产业发展研讨会在陕西省榆林市举行。来自安康、宝鸡、延安、榆林等小杂粮产区科研专家、推广人员、小杂粮加工企业及小杂粮种植专业户等46人参加了会议。陕西省农业厅科教处王晨光科长,榆林市科技局艾小斐副局长、李炜科长,榆林市农业局叶锋副局长、叶庆东科长、许小琳主任,榆林市农科院王斌副书记,榆林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刘建洲副主任参加了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农业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组长柴岩教授主持。

会议期间,叶锋副局长介绍了榆林小杂粮生产与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路,艾小斐副局长对小杂粮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以及产学研结合,推进产业发展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冯佰利教授,王鹏科副教授,高小丽副教授分别介绍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近年来在糜子、荞麦、小粒黑豆等小杂粮品种改良、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机械化技术研究与示范、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产品机能性研究与功能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神木县农技中心龚凊世站长、靖边县农技站吴清亮站长、定边县农技中心苗玉琴主任分别介绍了本县区在小杂粮推广与产业示范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与体会,十余家小杂粮加工企业介绍了近年小杂粮研发、市场开拓经验,并就产学研联合开发小杂粮提出了相关诉求。

小杂粮是榆林传统的旱作作物种群,是这个地区传统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经济作物,种类多、分布广,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就达16大类100多个品种。常年种植面积145万亩,总产15万吨以上,创造或刷新了27项全国高产纪录。2007年第十届世界荞麦大会组委会认定:榆林为世界红花荞麦优势产区,12类作物48个品种为名优小杂粮品种,绿豆、糜子、谷子等12类小杂粮作物为优势产区。近年来,榆林市在12县区建设“旱作农业技术综合示范点”,设立品种展示、高产攻关、新产品示范、试验研究、标准化栽培示范等五个功能区,小杂粮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为了解决谷子品种混杂、退化等问题,采取提纯、复壮、包衣等农艺措施,实现谷子良种统繁统供。大力推广精量播种、地膜覆盖、沼液浸种、有机肥拌种等高产技术,2015年建设小杂粮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区4.6万亩,在大旱之年均较对照增产30%以上。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榆林市农业局、科技局合作,重点打造府谷糜子、神木黑豆、米脂谷子、横山绿豆、定靖荞麦等具有区域特色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小杂粮精深加工企业,形成39家以加工小杂粮为主的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占到全市龙头企业总数的17.7%,注册商标100个以上,出现了一大批陕西省著名商标,绿豆、荞麦常年出口免检,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创汇2000多万美元。

编辑:0

终审:0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