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师生集体观看王辉教授的先进事迹
王辉教授的先进事迹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王辉教授的先进事迹在学生中产生强烈反响
王辉教授的先进事迹,近日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教育报、农民日报、陕西日报等中央及地方媒体陆续报道后,特别是1月9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后,农学院积极组织全院师生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和讨论,在师生中反响强烈。
本科生刘明宇说:“王辉老师对土地的热爱,让他扎根西北,无悔付出;对小麦的热爱,让他兢兢业业,不言苦累;对人民百姓的热爱,让他几十年的科研岁月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为后人所敬仰;他是我们农学青年学子的骄傲和学习榜样。”
本科生陆蕊泽说:“王辉教授是我们西农人的骄傲,更是华夏儿女的骄傲。我们从他的先进事迹中,看到了他‘扎根黄土,心系民生’的胸襟,我们也读懂了他‘一粒麦种一生情’的情怀,他的血汗连同麦种一起播撒在黄淮大地,于是人间之味便于黄淮。”
硕士生王艳珍说:“通过学习王辉教授的先进事迹,对我感触很深。从学习方面,我要向王老师一样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王老师尽管到了古稀之年,依然不改守望麦田的初心。我们作为研究生,作为科研的主要力量,更要养成随时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从科研方面,要学习王老师把育种视为生命,数十年如一日,努力实践‘选出品种、干出名堂’的科研精神,把科研当成生活享受。更要学习他敬业奉献的精神和朴实无华的价值取向;学习他“为使乡亲们不再饿肚子而学好农业科技”的理想抱负;学习他面对荣誉、面对经济和社会效益时,淡泊名利的人生情怀。王老师是我们每位研究生的学习标杆。”
博士生邓健说:“作为一个农学专业的学生,虽然我们没有像王辉教授那样经历天天饿肚子吃不饱饭的困难,但是从一代代前辈的经历中依然能够感受到‘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的真实含义。王老师四十年如一日的育种经历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也给了我们太多的思考和感悟。虽然经历了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但是作为博士生的我们在科研上还是‘小学生’,看到王老师的先进事迹,我深深地感触到,要想做好科研,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作为农学子,不论在科研还是人生的道路上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要做好面对挫折的准备,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要有克服困难/跨越障碍重新上路的勇气和不断坚持的恒心,我们将以王老师为榜样,勤奋学习,大胆实践,为我国农业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青年教师谢彦周博士说:“从王老师的事迹我们可以看出:育种工作不可能一鸣惊人,育种工作一定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还得耐得住寂寞,深入田间地头,数十年如一日持续坚持。这正是年轻育种工作者普遍缺少的品质和向王辉老师学习的地方。”
青年教师李晓燕博士说:“王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把全部的精力与热情投入小麦育种,甚至爱小麦胜过自己的娃,这种对事业的热情与付出是我们年轻一代学习的楷模。他脚底沾满泥巴,双手磨出血泡,心中有国家,贴近农业生产,淡泊名利,潜心科研,攻破我国小麦生产一个个难题,无论多么困苦,对小麦育种事业的热爱,坚韧与坚持值得我们学习,也深深震撼我们的内心。他平易近人,热爱教学,注重团队的培养,无私奉献于学科发展,注重培养年轻一代,堪称大师,大爱无疆,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着我们一代代年轻的后辈,是我们学习的时代先锋。”
青年教师张宏博士说:“育种工作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工程,我们青年人要向王老师学习,耐得住寂寞,不惧苦累,坚持搞好育种工作,使我校育种事业再创辉煌。”
引进青年人才陈明训博士说:“向敬爱的王老师致敬,他是我们青年人学习的楷模。我们将以王老师为榜样,立足做好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志存高远,将王老师的精神利用好传承好。”
庞红喜副教授说:“王老师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小麦育种事业,意志坚定,持之以恒,艰苦奋斗,取得今日之辉煌,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孙道杰副教授说:“‘万物仲夏竞繁华,归仓小麦待重阳。秋霜冬雪岁寒时,无边新绿掩沧桑。明朝春风扶麦浪,濯樱采莲慰苍生’是王辉老师一生追求。”
海江波副教授说:“王老师立于民众的梦想,业精于一事的追求,敬业奉献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决心是对学校‘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办学理念和‘诚朴勇毅’校训内涵最为完美的诠释。王老师的事迹感天动地,鼓舞人心。他是青年人的楷模,是党员干部的标杆。我们要以王老师为榜样,创新实干,立足岗位,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马伶建教授说:“‘柳老不吹棉,梅久香更浓。眼望黄淮麦,心系粮满仓’是王老师一生的真实写照。”
奚亚军教授说:“王老师心系民生,育种追梦,成就金色小麦人生。向王老师学习!向王老师致敬”
董振生教授说:“王辉老师是西农人的骄傲,育种者的骄傲,向王老师学习,学习他的敬业精神。”
张正茂教授说:“王老师走过的路值得思考,王老师经历了跟随赵院士助教学习充电阶段,独立科研而缺钱的艰难创业阶段,经验丰富成果频出的腾飞阶段,到现在的成为学习榜样,时代先锋阶段。一种锲而不舍一心为农追求卓越的精神,一种艰苦创业克己奉公的精神,一种教书育人兢兢业业的精神,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学王辉精神,做敬业农学人。”
高翔教授说:“王老师与我共事20余年,王老师这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吃苦耐劳,情系苍生,心怀社稷的精神,是我们育种工作者今后学习的典范和看齐的标杆,我们要向王老师一样,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做好小麦育种工作,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院党委书记惠安堂说:“王辉教授的先进事迹在中央各大媒体报道后,在全院党员、师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他情系“三农”、执着追求、永不懈怠的敬业精神不失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他的先进事迹是我们农学人和农学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在全院师生中进一步加强对王辉先进事迹的学习和宣传,在师生中认真开展研讨,学习王辉精神、弘扬王辉精神、传承王辉精神,激励全院党员师生争做王辉式的好党员、好老师,为学院的发展和“双一流”农业大学的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副校长、农学院院长廖允成教授说:“王辉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把小麦育种事业作为自己毕身的追求,与小麦为伴,把小麦当娃,先后培育出10多个优良新品种,累积增产小麦40多亿公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王老师淡泊名利,矢志不渝,敬业奉献,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和崇高风范,是对 ‘诚朴勇毅’校训最完美的诠释。王老师是“三严三实”的践行者,是时代先锋,是教育界、科教界、农业界学习的楷模,是农业科教人员的标杆和典范。我们要以王老师为榜样,凝聚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创新实干,追求卓越,力争在解决我国粮食生产中遇到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上有新的、更大的作为。”
编辑:0
终审:0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