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论文题目:中国西北地区糯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研究生姓名: 陈婧
研究生类别: 学历硕士
指 导 教 师: 杨引福 副教授
答辩委员会主席: 员海燕 教授
委员:薛吉全教授、王成社教授、相建业副教授、马守才副教授
答辩时间: 2009年5月31日 晚上7:00
答辩地点: 农学院会议室
答辩秘书:李向拓 助研
答辩论文内容简介:
糯玉米(Zea mays L.ceratina Kulesh)起源于我国,是玉米属玉米种的一个亚种。糯玉米经数百年的变异,在株高、粒色、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形成了较大差异,是我国宝贵的玉米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并结合田间农艺性状和籽粒品质性状的调查分析,对40份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糯玉米自交系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从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分子水平上探讨了糯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关系,为进一步挖掘糯玉米优秀基因资源,对糯玉米种质改良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上的指导。所得结论如下:
1. 农艺性状多样性研究结果 糯玉米自交系的14个农艺性状,在不同自交系间的方差分析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分布在6.20%~99.66%之间。相关分析表明,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分析中分别有25和10对农艺性状达到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六个个主成分(源―库因子、穗粗因子、穗行数因子、出苗因子、秃尖因子、综合因子) 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8.7657%。根据自交系各主成分值的大小,从40份自交系筛选出陕黑糯选和郑黄糯选2份优良自交系。聚类分析可把40份自交系分为5类,结果表明农艺性状的聚类结果与其亲缘关系并不完全一致。
2. 品质性状多样性研究结果 糯玉米自交系的5个营养品质性状在不同自交系间的方差分析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变异系数在9.7%~40.86%之间。相关分析表明,蛋白质与淀粉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与赖氨酸之间的相关性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与还原糖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到达极显著正相关。多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营养品质性状间的剩余因子的决定系数多数较大。
3. DNA水平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 采用SSR分子标记法,利用32对SSR引物,在自交系中共检测到152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4.75,变化范围为2-9个。SSR多态信息量(PIC)在0.303~0.862之间浮动,平均为0.632。根据32对SSR核心引物,构建西北地区糯玉米自交系数字化指纹图谱,自交系之间出现相同谱图的概率是1.75×10-46,可用于鉴定西北地区糯玉米自交系的真伪性。筛选出2对在杂交种中呈现双亲互补带型的引物ZCT619和umc1143,可用于糯玉米杂交种陕白糯11的纯度鉴定。聚类分析可把40份糯玉米种质资源分为5类,聚类结果与自交系的来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主坐标分析表明,对40份糯玉米自交系所进行的系统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的结果基本是一致的。
4. 比较在农艺性状和分子水平上的两种聚类方法对糯玉米种质资源遗传物质的差异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两种聚类方法中,以具有高度稳定性的遗传物质DNA来区分种群之间的差异性更为准确。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