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推广
首页» 科研推广» 科研平台
 

陕西省植物遗传工程育种重点实验室

作者:         发布日期:2021-06-04     浏览次数:

     

【简介】

陕西省植物遗传工程育种重点实验室依托李振声院士开创的小麦远缘杂交遗传育种的研究基础建立,1993年被科技部批准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997年通过了陕西省科技厅(科委)组织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验收。实验室原依托单位是原西北植物研究所,1999年合校后归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振声院士享有“当代后稷”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之称,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研究方向】

实验室立足陕西,服务全国,以小麦远缘杂交、染色体工程、分子标记和分子设计育种、转基因等技术为特色,对重要作物(主要为小麦)的遗传特性及改良途径进行系统研究,建立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拓宽小麦远缘杂交领域,创制优异新种质;利用常规育种与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相结合选育突破性品种;与种子企业结合,加速新品种配套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开发,大幅度提升粮食生产水平,保障粮食安全。

【研究成果】

实验室先后开展了小麦与大麦、偃麦草、滨麦、簇毛麦和华山新麦草等7个属的远缘杂交,创制出了一大批远缘杂交后代材料,为选育优异新种质和突破性新品种提供了宝贵材料,进一步对其进行了分子细胞学等分析研究,为挖掘和利用野生植物优异基因奠定了良好基础,发表相关研究论文300余篇,形成了一套小麦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育种、分子遗传标记与新品种选育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以常规育种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相结合,先后选育出小偃6号、小偃107、小偃503、小偃22、小偃216、小偃269、西农509、西农529、西农511等三十多个小麦新品种,普遍表现高产、稳产、优质、综合抗逆性强等优点,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推崇和信任,在陕西省乃至黄淮冬麦区享有较高的声誉,已累计推广4亿多亩,实现了1次黄淮麦区和3次陕西省品种的更新换代。其中国审的小麦新品种小偃22已持续19年至今仍是陕西省第一大小麦主栽品种,年种植面积400-600万亩;国审小麦新品种西农511因优质强筋和抗赤霉病突出,近三年一跃上升为黄淮麦区主栽品种,2019年种植面积已达300万亩以上。这些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有力促进了陕西省和黄淮麦区小麦科技的发展和大面积生产水平的提升,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我国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