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推广
首页» 科研推广» 科研平台
 

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

作者:         发布日期:2021-06-04     浏览次数:

     

【简介】

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 1998 年由农业部批准成立。中心主任由吉万全教授担任。

中心以小麦常规品种选育和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等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同时全面开展材料创新、遗传机理、生理生化、抗病虫性、土壤肥料、栽培制度等课题研究,应用染色体工程、细胞工程、转基因工程、远缘导入等多种手段与方法进行更广阔领域的研究与开发。

中心设置有“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遗传学”(染色体工程)、“小麦生理生化”、“小麦品质鉴测”、“小麦病理鉴定” 、“种子检验”等六类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 400 余台(件)。建立了基因测序与转移(基因枪)系统、显微操作系统、品质分析系统等研究平台;配置有小麦品种改良田间试验从种到收的全套农作机械设备;配套建设有空调加代温室 200m 2 (其中低温春化室 20m 2 );低温中贮( 5 — 8 年)种子库 20 m 2 ;选种工作室(联配玻璃挂晒室) 340 m 2 ;种子与机械库 300 m 2 ;种子晾晒场 4500 m 2

中心与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以色列等国家的研究单位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每年接待 10 多个国家的数十名专家访问和学术交流。 2000 年成功地举办了国际生物技术育种学术研讨会;在国内与中科院种质资源所、中科院植物所、中科院遗传所、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单位建立有密切的合作关系。

【科研队伍】

中国科学院赵洪璋、李振声院士、中国工程院李振歧院士及遗传学家李正德教授、小麦育种专家宁锟研究员、李璋研究员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是中心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中心现有研究人员 47 人,其中教授、研究员 12 人,博士生导师 6 人,硕士学位 18 人,博士 5 人。已培养 10 余名博士生和近 30 余名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杨凌小麦遗传育种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有许多都具有划时代意义。以碧蚂 1 号、丰产 3 号、矮丰 3 号为代表的三批小麦优良品种,分别为五十、六十和七十年代(矮化育种)之最,年最大种植面积分别达 1.2 亿亩、 3000 万亩和 620 余万亩,被誉为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三个里程碑。八十年代以后小麦生产进入区域化多品种时代,以陕 7859 、陕 229 、西农 88 、小偃 22 等为代表的高产品种、以小偃 6 号、陕优 225 、陕 150 等为代表的优质品种、以西农 881 等为代表的抗多病品种、以西农 1376 为代表的早熟高产品种,以西农 8727 、西农 1043 为代表的节水耐旱品种、以西农 90 — 1 、西杂 1 号为代表的杂种品种等等近 50 个品种,都在不同气候地域为小麦持续高稳产发挥了作用。在理论和方法研究方面,小麦远缘优良基因导入的方法研究与材料创新、蓝粒小麦单体系列培育、阿勃小麦单体系统配套、普通小麦稳定自交结实缺体系统建立、 V 、 K 、 A 型不育系创造、光温敏不育系筛选、化学杀雄杂种优势利用、小麦条锈、赤霉、白粉、叶枯、黄矮等病害及吸浆虫、蚜虫等抗性研究、抗源筛选与创新、小麦品质 HMW-GS 标记与选择研究等等,其机理的探索与揭示、材料的提供以及手段方法的配套解决,都已经或正在为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支撑和保证。

中心将在小麦高产与超高产育种、抗旱育种、抗病虫育种、优质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领域不断深入研究,结合各领域生物技术利用研究与挖掘,从理论、方法、技术、品种等各个方面寻求突破, 争取尽可能多出大的、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