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心观得体会之五
首页» 专题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心观得体会之五 ——
2009-04-21          点击:   

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

农学院副院长 海江波

自从3月16日学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通过仔细聆听周济部长、张光强书记、孙武学校长、张雅林副校长、高峰教授、李刚教授对科学发展观的专题辅导,通过对《科学发展观》三个读本的潜心学习和思考,通过自己对党支部党员干部的辅导和交流以及群众的讨论,结合本职工作特点,充分领会了在新时期新阶段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的重大意义,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历程、时代背景及根本依据,比较全面地把握了科学发展观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并与科学发展观与学校“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创建世界一流的农业大学”的实践载体充分结合,已经把立足岗位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变成了自觉性。通过学习,我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一)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认识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和我们党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并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这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明确提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等重大战略,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并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其次,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社会主义在消除资本主义弊端方面的优越性。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联系的整体,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相互适应,社会生产各个部类、各个地域、各个方面相互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全面体现并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认识。

最后,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发展过程中一些领域和方面出现的发展不够平衡问题,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思路,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对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在对国际形势科学全面判断总结提出来的。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就要求。为了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我国发展的主动权,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始终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不断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三)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的理解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同党中央一再强调的科学发展观首先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坚持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全面,是指各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条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注重实现良性互动,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二、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会

教学工作是学院工作的重心,如何以“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载体,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的主线,切实解决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成为检验教学工作领域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效的重要标准。要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到:

(一)要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突出特色,强调发展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学院的办学理念,明晰专业的培养目标,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制订具有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突出基础学科课程地位,加强实验实践环节和创新能力培养,科学整合课程内容,使培养方案具有指导性;第三,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一流的大学必然要求有一流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当前,在学校人才强校战略引导性,学院师资队伍从数量和质量上得到了改观,但缺乏融合性,教师个体力量很强,但合力不足,整合效应不能充分发挥,这就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精诚团结、锐意进取的教学团队。第四,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重复、难以体现学科发展动态,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效果差是当前教学过程的突出问题,所以,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学科动态,强劲资助教师开展教学法研究尤为重要;第五,加强实验实践环节,高素质的人才必需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但目前严重制约学生创新能力的瓶颈因素是实验室设备相对陈旧,实验方法单一,急需配置和改进。最后,重视考核方法的改革。逐步建立过程考核为主体的学生、教师的量化考核机制。

(二)要将以人为本的核心落实到教学管理的实践中

在教学的各环节都要注重教师、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谋划和推进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学院层面上,要积极坚持教授上课制度,积极培育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依托特色专业建设和创新人才实验区项目,以教学团队、名牌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为平台,积极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以深化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建好用好实验实习实训基地,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融合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要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安排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教学实习活动,且要有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对于实际效果要进行检查,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要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落实到教学管理的实践中

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当前工作和长远工作的关系,既要突出传统特色优势,又要谋划未来发展,做好学院长远发展的规划。二是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注重科教融合,一面鼓励教师参与科学研究工作,一面支持教师教书育人。三是处理好和其他管理部门的关系,在工作上得到各方的支持和理解。遇到困难、矛盾时,应互相理解,加强沟通,协商解决,不互相推诿,以此培养和谐的工作氛围,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做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四是处理好与教师、学生的关系。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学质量的载体,我们既要充分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要将统筹兼顾的方法落实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中

科学发展观十分强调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内在统一的发展,这就要求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发展的阶段性,突出不同阶段发展最迫切的需求,统筹协调,逐步把工作重点放到更加注重提高质量上来,为提高质量提供更好的平台。

当然,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必须养成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评价我们的思路、我们的行为和做法是否符合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否做到了以人为本,是否达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否做到了统筹兼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教学改革的成效才能充分体现,教学质量才能稳步提高,我们的科研成果才能得到社会认可,我们培养的人才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出色的作用。

 

 

2009年4月18日

CopyRight 2005-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学院地址:中国·杨凌渭惠路3号 邮编:712100
综合办公室 029-87082845 招生办电话:029-87082845
主管领导:惠安堂 网管员:廖代卿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