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 【王辉事迹反响】(二)党员楷模 时代先锋
首页» 向王辉学习专栏
【王辉事迹反响】(二)党员楷模 时代先锋 ——
2016-01-11          点击:   

  王辉教授的先进事迹,近日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教育报、农民日报、陕西日报等中央及地方媒体陆续报道后,特别是1月9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后,农学院积极组织全院师生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和讨论,在师生中反响强烈。

  本科生刘明宇说:“王辉老师对土地的热爱,让他扎根西北,无悔付出;对小麦的热爱,让他兢兢业业,不言苦累;对人民百姓的热爱,让他几十年的科研岁月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为后人所敬仰;他是我们农学青年学子的骄傲和学习榜样。”

  博士生邓健说:“作为一个农学专业的学生,虽然我们没有像王辉教授那样经历天天饿肚子吃不饱饭的困难,但是从一代代前辈的经历中依然能够感受到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的真实含义。王老师四十年如一日的育种经历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也给了我们太多的思考和感悟。虽然经历了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但是作为博士生的我们在科研上还是“小学生”,看到王老师的先进事迹,我深深地感触到,要想做好科研,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作为农学学子,不论在科研还是人生的道路上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要做好面对挫折的准备,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要有克服困难,跨越障碍重新上路的勇气和不断坚持的恒心,我们将以王老师为榜样,勤奋学习,大胆实践,为我国农业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海江波副教授说:“王老师立于民众的梦想,业精于一事的追求,敬业奉献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决心是对学校‘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办学理念和‘诚朴勇毅’校训内涵最为完美的诠释。王老师的事迹感天动地,鼓舞人心。他是青年人的楷模,是党员干部的标杆。我们要以王老师为榜样,创新实干,立足岗位,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张正茂教授说:“王老师走过的路值得思考,王老师经历了跟随赵院士助教学习充电阶段,独立科研而缺钱的艰难创业阶段,经验丰富成果频出的腾飞阶段,到现在的成为学习榜样,时代先锋阶段。一个锲而不舍一心为农追求卓越的精神,一个艰苦创业克己奉公的精神,一个教书育人兢兢业业的精神,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学王辉精神,做敬业农学人。”

  高翔教授说:“王老师与我共事20余年,王老师这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吃苦耐劳,情系苍生,心怀社稷的精神,是我们育种工作者今后学习的典范和看齐的标杆,我们要向王老师一样,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做好小麦育种工作,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院党委书记惠安堂说:“王辉教授的先进事迹在中央各大媒体报道后,在全院党员、师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他情系“三农”、执着追求、永不懈怠的敬业精神不失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他的先进事迹是我们农学人和农学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在全院师生中进一步加强对王辉先进事迹的学习和宣传,在师生中认真开展研讨,学习王辉精神、弘扬王辉精神、传承王辉精神,激励全院党员师生争做王辉式的好党员、好老师,为学院的发展和“双一流”农业大学的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副校长、农学院院长廖允成教授说:“王辉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把小麦育种事业作为自己毕身的追求,与小麦为伴,把小麦当娃,先后培育出10多个优良新品种,累积增产小麦40多亿公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王老师淡泊名利,矢志不渝,敬业奉献,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和崇高风范,是对‘诚朴勇毅’校训最完美的诠释。王老师是“三严三实”的践行者,是时代先锋,是教育界、科技界、农业界学习的楷模,是农业科教人员的标杆和典范。我们要以王老师为榜样,凝聚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创新实干,追求卓越,力争在解决我国粮食生产中遇到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上有新的、更大的作为。”

CopyRight 2005-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学院地址:中国·杨凌渭惠路3号 邮编:712100
综合办公室 029-87082845 招生办电话:029-87082845
主管领导:惠安堂 网管员:廖代卿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