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 【媒体我校】《人民网》以“好人”为镜照亮为民之路
首页» 向王辉学习专栏
【媒体我校】《人民网》以“好人”为镜照亮为民之路 ——
2016-01-11          点击:   

《人民网》 2016年01月10日

  著名小麦育种专家、陕西科技最高成就奖获得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王辉教授于今年11月荣登“中国好人榜”。12月16日,农业部科教司、人事司在华中农业大学联合举办“学习王辉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会上,年逾七旬的王辉讲述了自己从事小麦育种40余年的感悟与心得。

  一说到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人们的眼前总会浮现这样一个形象:他们形象端庄,他们博闻强识,跟土地很难有交集,更何况卷着泥裤脚。然而,王辉,他若春泥,成为了滋润农业发展的沃土;他似烛光,也照亮了农民走向食无所忧的道路。

  如果说执着的梦想是打动人心的,那么他认真的实践精神更是震撼人心的。踏着未曦的晨露,迎着黎明的曙光,“把不再让父老饿肚皮的理想装在心里,带着老百姓的愿望行走在光阴里”,当希望和路一起伸向远方,这位麦田里的守望者让每一个人的未来充满了力量,也让梦想照进了现实。

  情到深处,志比钢坚。有媒体评价王辉,没有人比他更清楚粮食对人的重要性;也没有人能像他那样懂得运用科学方法和坚守奋斗推动梦想开花。他对小麦育种倾注了大量心血。而如此执着的背后,是他对老百姓的一腔深情和挚爱。为民是他工作的起点,也是他努力的终点。

  然而,现实生活中,仍然有一些干部“遇事儿无担当”,也有的干部“不食人间烟火”,更有些干部甚至“与民争利”……凡此种种,都是对民本思想的亵渎。一个教育工作者用他的故事演绎了“脚下千钧重,肩上万斤担”的厚重,作为党员干部更应有这样的为民造福情怀。

  “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以民为草芥。”在当前时代发展的浪潮中,面对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发展挑战,我们鼓励党员干部保持顽强的工作作风和拼劲,满腔热情做好民生工作。不仅要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更需要攻坚克难、不畏困难。

  以人为镜明得失。当年,聂荣臻元帅在河北阜平战斗生活,留下了“阜平不富,死不瞑目”的心愿。今天,这个用40多年坚守谱写辉煌书写伟大的“好人”, 不管是他年轻时的情怀,还是他退而不休的不遗余力,都像时代的精神坐标一样引领我们,值得点赞更值得我们学习。

  传承是最好的铭记。党员干部当有这样的为民造福情怀,牢记“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的古语,倾注自己的心血、精力和情感,把为民情怀诠释到底。

  原文链接: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6/0110/c159301-28033675.html

CopyRight 2005-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学院地址:中国·杨凌渭惠路3号 邮编:712100
综合办公室 029-87082845 招生办电话:029-87082845
主管领导:惠安堂 网管员:廖代卿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