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陕西省遗传学会成立30周年,回顾学会和我省遗传学走过的30个春秋,成绩卓著,硕果累累。为了热烈庆祝学会成立30周年,总结、交流我省30年来遗传学的辉煌成果,经学会五届八次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将于2009年下半年在杨凌召开学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会议期间将举行陕西省遗传学会成立30周年庆祝、学术研讨与交流、学会换届工作以及中国遗传学会和陕西省遗传学会会员登记造册等活动。请参会会员积极准备会议交流论文,并务必于2009年9月20日前将论文摘要电子文档发E-mail至sxsycxh@126.com,会议将汇编论文摘要集,论文摘要要求字数在1000字左右,A4纸一页,标题黑体三号字,正文宋体五号字,左右页边距2.5厘米,行距固定值20磅(见模板)。其它事项详见正式通知。
学会联系方式:
地址:陕西杨凌邰城路3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邮编:712100)
联系人:吉万全 王鹏科
电 话:13152059111 13359215439
陕西省遗传学会
2009年4月6日
论文摘要模板
山羊垂体转录因子-1(POU1F1)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蓝贤勇1,陈 宏1,2*,潘传英1,张春雷1,2,雷初朝1,赵 苗1,李俊营1,胡沈荣1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2.徐州师范大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江苏徐州 221116
关键词:山羊;垂体转录因子-1(POU1F1)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
引言
垂体转录因子-1(POU1F1, Pit-1, GHF-1)是POU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系组织特异性转录因子,在哺乳动物胚胎分化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1988年,POU1F1基因首先在小鼠上被成功克隆;随后,牛(1988)、大鼠(1990)、人类(1992)、火鸡(1992)、小鸡(1992)、猪(1993)、狗(2000)、斑马鱼(2004)POU1F1基因相继被克隆。
材料与方法
DNA模板来自10个山羊品种1049个个体基因组DNA的随机混合池;参考NCBI中牛、绵羊POU1F1基因序列(AJ524207和NM_174579),利用Primer 5.0 软件自行设计11对同源引物,根据标准PCR反应体系和程序进行扩增;挑选纯化后PCR产物的DNA片段进行正、反双向测序,利用NCBI和与EBI网站和多序列比对软件等进行测序结果的校正与分析;
结果
山羊POU1F1基因9个位点的PCR产物大小与理论一致。测序和拼接结果揭示:POU1F1基因876 bp CDS区域,包括第1~6外显子(61~225 bp)。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291 个氨基酸多肽,理论pI为8.36;在编码Ser和Glu的密码子中,存在密码子偏性现象;该蛋白二级结构可能以螺旋为主,其N端可能在外侧,还可能存在一个由外向内的AA肽段(第63~79AA)为跨膜螺旋;该蛋白的第124~198个氨基酸区域为POU结构域,第215~271 个氨基酸区域为homo
讨论与结论
POU1F1正向调控GH、PRL和TSHβ基因及其自身的转录激活,然而,当其编码基因发生变异时,可能导致POU1F1蛋白异常,致使GH、PRL和TSH基因表达受阻,从而严重阻碍生物的生长发育性状。本研究在山羊POU1F1基因序列未知的情况下,根据牛、绵羊和山羊序列之间高度保守的特点,自行设计同源引物,成功对山羊POU1F1基因进行克隆,在不同物种功能基因组研究进度很不一致的背景下,不失为一种经济的策略。尽管山羊POU1F1理论pI值参数、跨膜肽段仍然需要实验证实,但在没有任何信息的前提下也可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该蛋白二级结构预测主要以螺旋为主,对正确认识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具有启示作用。
基金项目
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23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基金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05YCH018)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启动基金资助。* 通讯作者:chenhong1212@263.net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