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论文题目:华山新麦草特异序列筛选、克隆及SCAR标记的开发
硕士研究生姓名:陈林刚
研究生类别: 学历硕士
指 导 教 师: 陈新宏(副教授,博导)
答辩委员会主席: 刘曙东教授
委员: 胡银岗教授,奚亚军教授,高翔教授,樊军峰教授
秘书:李向拓助研
答辩时间:2009年5月28日下午 2:30-6:30
答辩地点:农学院二楼多媒体教室
内容简介:
为了充分利用华山新麦草基因组特异序列,简化小麦基因组中华山新麦草外源物质的鉴定方法。本研究利用小麦SSR引物和RAPD引物进行华山新麦草特异序列筛选;将特异条带进行回收、克隆、测序、序列比对及Southern分析;通过引物设计,进行华山新麦草SCAR标记的转化,并利用小麦近源基因组材料对SCAR标记进行特异性检测。主要结果如下:
1.华山新麦草SSR特异重复序列的筛选、克隆及SCAR标记的转化
(1)华山新麦草SSR特异重复序列的筛选
利用小麦Xgdm组和Xgwm组共325对SSR引物,以华山新麦草、栽培一粒小麦、栽培二粒小麦、野生一粒小麦、野生二粒小麦、圆锥小麦、阿拉拉特小麦、茹科夫斯基小麦、斯卑尔脱小麦、普通小麦‘中国春’(CS)为材料进行华山新麦草特重复序列的筛出,共筛选出12个华山新麦草特异条带。
(2)华山新麦草SSR特异重复序列的克隆及序列比较
将筛选出的12个华山新麦草特SSR异重复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得到12条DNA序列;通过NCBI序列比对分析确定其中10条序列在Genebank数据库中找不到相似序列,其余两条存在部分同源序列;说明目前在NCBI中可能还不存在小麦族其他基因组与这10条序列具有同源性的DNA序列,亦或推测其为华山新麦草特有序列。
(3)华山新麦草SSR特异重复序列SCAR标记的转化
利用primier v5.0和oligo v6.0对12条序列进行引物设计,并在AA、AABB、AAGG、AAAAGG、AABBDD、NN、VV、SSYY、UU、CC、AtAtGG、B′B′C′C′、SSYYWW、BB、StSt等基因组的21种材料中检测引物对华山新麦草的特异性,共得到6对只能在华山新麦草中扩增出特异条带的引物,说明6对引物是华山新麦草特异的SCAR标记,可用于检测小麦背景中华山新麦草的外源物质。
2. 华山新麦草RPAD特异序列的筛选、克隆及SCAR标记的转化
(1)华山新麦草RPAD特异序列的筛选
利用200条RAPD随机引物(材料与SSR特异重复序列筛选相同)进行华山新麦草特序列的筛选,共筛选出32条华山新麦草特异条带。
(2)华山新麦草RPAD特异序列的克隆、序列比对及southern分析
将筛选出的32个华山新麦草RPAD特异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得到32条DNA序列。通过NCBI序列比对分析确定18条序列在Genebank数据库中不存在同源序列,其余14条存在部分同源序列,同源部分从19%到99%。不存在同源序列及同源部分小的26条序列通过Southeern 杂交分析序列特异性,结果显示共有15条序列只在华山新麦草中有杂交信号,其中11条序列杂交有明显的主带信号;共有6条序列除在华山新麦草中有杂交信号外,在其他9种材料中也有杂交信号;共5条序有列在10种材料中都没有杂交信号。说明只在华山新麦草中存在杂交信号的条带可能为华山新麦草特异。
(3)华山新麦草RPAD特异序列SCAR标记的转化
利用primier v5.0和oligo v6.0对22条序列进行引物设计,并在AA、AABB、AAGG、AAAAGG、AABBDD、NN、VV、SSYY、UU、CC、AtAtGG、B′B′C′C′、SSYYWW、BB、StSt等基因组的21种材料中检测引物对华山新麦草的特异性,共得到18对只能在华山新麦草中扩增出特异条带的引物,说明这18对引物是华山新麦草特异的SCAR标记,可用于检测小麦背景中华山新麦草的外源物质。
答辩论文题目:小麦-小黑麦大穗和抗白粉病衍生后代的分子细胞学鉴定
硕士研究生姓名:杜万里
研究生类别: 学历硕士
指 导 教 师: 陈新宏(副教授,博导)
答辩委员会主席: 刘曙东教授
委员: 胡银岗教授,奚亚军教授,高翔教授,樊军峰教授
秘书:李向拓助研
答辩时间:2009年5月28日下午 2:30-6:30
答辩地点:农学院二楼多媒体教室
内容简介:
小麦近缘种属植物中存在着极为丰富的优异基因和遗传多样性,加强对这些优异基因和遗传多样性的改良和利用必将为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带来巨大的进展。小黑麦(Triticale)是由小麦属(Triticum L.)和黑麦属(Secale)经属间有性杂交和杂种染色体数目加倍而人工合成的新物种,是黑麦中的有益基因向小麦转移的桥梁。除具有抗病性和抗逆性强、赖氨酸和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外,有些小黑麦还具有大穗多小穗突出性状。本研究利用引进的兰小黑六倍体(AABBRR)小黑麦为母本,普通小麦W770B为父本,杂交获得的大穗多小穗和抗白粉病2类小麦-小黑麦衍生后代为材料。通过细胞学、原位杂交、种子贮藏蛋白电泳、分子标记及形态学观察,对这2类材料进行了初步的鉴定和分析,为培育大穗多小穗和抗病种质资源奠定基础,对扩展小麦的遗传基础,丰富小麦的种质资源将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结果如下:
1. 小麦-小黑麦后代的外源物质检测 通过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对小麦-小黑麦杂交后代的12株大穗多小穗单株和40株抗白粉病单株进行了检测,并结合田间形态学观察和农艺性状分析,结果筛选出8株大穗多小穗单株和4株抗白粉病单株,它们都含有2个黑麦外源信号,通过细胞学鉴定及外源染色体形态观察,初步判断,这12个单株都为小麦-黑麦易位系。
2. 大穗多小穗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分析 根据GISH的结果,分别利用SCAR、A-PAGE和SSR技术对8个大穗多小穗单株进行分析。1RS的特异SCAR标记结果显示这8株都出现了1.5kb黑麦1RS上的标记条带,表明这8株都带有黑麦的1RS;A-PAGE结果表明这8株含有黑麦碱基因Sec-1特异位点,即1RS染色体醇溶蛋白特征带,进一步确定这8株材料都含有黑麦1RS;并利用小麦21条染色体长、短臂上筛选出的引物进行SSR分析,结果表明1BS上的3对引物(Ksum250、Xgwm582、Xgwm11)未能扩增出1BS的条带,而其余引物都扩增出各自相应染色体臂的条带,说明这8株不含有小麦1BS,因而可确定小麦的1BS被黑麦1RS所取代,证明这8株为1BL/1RS易位。
3. 抗白粉病小麦-黑麦1AS/1RL易位系分析 根据GISH的结果,分别利用SCAR、A-PAGE、SDS-PAGE、SSR与EST-SSR技术对4株抗白粉病单株进行进一步鉴定。1RS的特异SCAR标记结果显示这4株均未出现1.5kb黑麦1RS上的标记条带,可推测这4株都不带有黑麦的1RS;A-PAGE结果表明这4株后代都不含有黑麦碱基因Sec-1特异位点,即1RS染色体醇溶蛋白特征带,进一步确定这4株材料都不含有黑麦1RS;而SDS-PAGE结果显示这4株都带有黑麦1RL标记位点的X型和Y型,说明这4株都带有黑麦的1RL;利用小麦EST-SSR筛出的引物和小麦21条染色体长、短臂上筛选出的引物进行SSR分析,EST-SSR与SSR结果表明,只有1AL的3对引物(Xgwm99、Xgwm135、Ksum41)都没有扩增出1AL的条带,而其余引物都扩增出了各自染色体臂对应的条带,说明这4株不含有1AL,综合GISH、SCAR、A-PAGE、SDS-PAGE结果可确定小麦的1AL被黑麦1RL所取代,证明这4株为1AS/1RL易位。
答辩论文题目:小麦胚乳贮藏蛋白亚基组成及其与品质关系的研究
研究生姓名:王红
研究生类别: 学历硕士
指 导 教 师: 陈新宏(副教授,博导)
答辩委员会主席: 刘曙东教授
委员: 胡银岗教授,奚亚军教授,高翔教授,樊军峰教授
秘书:李向拓助研
答辩时间:2009年5月28日下午 2:30-6:30
答辩地点:农学院二楼多媒体教室
内容简介:
本文对陕西省选育、引进示范品种(系)84份材料进行了HMW-GS组成分析,探讨出目前我省推广品种位点等位基因变异情况;对其中32份材料进行了HMW-GS、LMW-GS和醇溶蛋白亚基与小麦品质关系分析,确定出目前我省应广泛引进利用的优质亚基及优质亚基组合类型;结合数量统计分析,建立了通过蛋白亚基预测评价小麦杂交后代材料品质的回归方程式;最后,对征集的国内外72份材料进行了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旨在为小麦高产、优质育种中杂交亲本的选配及小麦种子纯度和真实性的检验提供参考依据。
答辩论文题目: 簇毛麦和纤毛鹅观草种子贮藏蛋白基因的分子克隆与序列分析
研究生姓名: 庞玉辉
研究生类别: 学历硕士
指 导 教 师: 陈新宏(副教授,博导)
答辩委员会主席: 刘曙东教授
委员: 胡银岗教授,奚亚军教授,高翔教授,樊军峰教授
秘书:李向拓助研
答辩时间: 2009年5月28日下午 2:30-6:30
答辩地点:农学院二楼多媒体教室
答辩论文内容简介:
本研究通过对小麦近缘植物簇毛麦和纤毛鹅观草的种子贮藏蛋白进行了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从簇毛麦基因组DNA中克隆出1条HMW-GS基因编码区序列(VHG-2)和1条HMW-GS启动子序列(VHGp-1),序列长分别为1572bp和1099bp,GeneBank登录号分别为FJ600489和FJ600492。
2. 从簇毛麦基因组DNA中克隆出1条LMW-GS基因序列(VLG-1)序列长为1441bp,GeneBank登录号为GQ169796。特别重要的是,VLG-1基因编码区含有9个半胱氨酸,可能与优良品质有关。
3. 从纤毛鹅观草基因组DNA中克隆出1条HMW-GS基因编码区序列(XMHG-1)和1条HMW-GS启动子序列(XMHGp-1),序列长分别为1266bp和1047bp,GeneBank登录号分别为FJ713598和FJ713596。
4. 从纤毛鹅观草基因组DNA中克隆出1条LMW-GS基因编码区序列(LGEc-1)序列长为1262bp,GeneBank登录号为GQ169793。
5. 从纤毛鹅观草基因组DNA中克隆出1条醇溶蛋白基因序列(GliEc-1)序列长为967bp,GeneBank登录号为FJ600505。GliEc-1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中提前出现2个终止密码子,确定为假基因。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