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论文题目:西北春麦区及新疆冬春麦区小麦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研究生姓名: 陈晓杰
研究生类别: 学历硕士研究生
指 导 教 师: 吉万全">吉万全教授
答辩委员会主席: 张改生教授
委员:陈耀锋教授、宋卫宁教授、张鲁刚教授、谢惠民教授
秘书:刘新伦
答辩时间: 2009年5月29日下午2:30
答辩地点: 农学院多媒体室
答辩论文内容简介:
研究以我国西北春麦区和新疆冬春麦区729份小麦地方品种为材料,在形态和农艺学性状观察基础上,采用 SDS-PAGE技术对地方品种的 HMW-GS 及其亚基组成进行了研究;利用 A-PAGE技术对新疆冬春麦区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农艺性状分析、A-PAGE 和 SDS-PAGE、以及SSR 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不同生态环境的同名地方品种“红芒麦”、“白芒麦”“小红麦”的遗传关系和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
明确了我国西北春麦区和新疆冬春麦区小麦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变异分布特点。从729份小麦地方品种中筛选出87份含有1、2*、13+16、14+15、17+18、5+10和1.5+10等优质亚基的材料,可作为优质亚基源在育种中利用。对3个同名种质进行了异质性分析,明确了它们各自之间的遗传亲缘关系,同时提出对同名种质研究时,不能仅凭其名称来判断,也不能仅受形态学和农艺性状的局限,应该将农艺性状数据与生化标记、分子标记数据相结合。
答辩论文题目:小麦农家品种抗白粉病基因分子标记分析
研究生姓名: 薛飞
研究生类别: 学历硕士研究生
指 导 教 师: 吉万全">吉万全教授
答辩委员会主席: 张改生">张改生教授
委员:陈耀锋">陈耀锋教授、宋卫宁">宋卫宁教授、张鲁刚教授、谢惠民">谢惠民教授
秘书:刘新伦
答辩时间: 2009年5月29日下午2:30
答辩地点:农学院多媒体室
答辩论文内容简介:
本研究以小麦白粉病抗性较好的部分小麦农家品种为实验材料,进行分子标记分析、抗谱分析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麦麦农家品种小白冬麦含有1个苗期隐性抗白粉病基因mlxbd,位于7BL染色体末端Pm5位点或其附近区域,与引物Xgwm577、Xgwm1267、Xbarc1073等紧密连锁。小麦农家品种蚂蚱麦同样含有一个苗期隐性抗白粉病基因,与引物Xgwm577、Xwmc517等8个SSR引物连锁,位于7BL染色体末端与Pm5位点处于相同区域。引物Xgwm577和Xwmc517结合,可以将源于我国的位于Pm5位点及其附近区域的小麦抗白粉病基因与Pm5a、Pm5b及其他已知基因区分开,用于辅助选择育种。基于部分小麦农家品种基因推导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来源于地方品种的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存在着较为丰富的等位变异,我国小麦农家品种在7B染色体长臂末端区域上可能存在更多的Pm5复等位基因或与其紧密连锁的抗白粉病基因簇。本研究为更好的利用这些农家品种中的抗性资源,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以及深入研究该抗病基因位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答辩论文题目:阿夫及其衍生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分析
研究生姓名:司清林
研究生类别:学历硕士
指导教师:吉万全">吉万全教授
答辩委员会主席及委员组成:
主席:张改生">张改生教授
委员:陈耀锋">陈耀锋教授、宋卫宁">宋卫宁教授、张鲁刚教授、谢惠民">谢惠民教授
秘书:刘新伦
答辩时间:2009年5月29日 14:30
答辩地点:农学院多媒体室
内容简介:
本研究以小麦骨干亲本阿夫及其衍生小麦品种(系)为对象,对其农艺性、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和幼苗基因组DNA进行遗传分析。发现阿夫衍生品种(系)在株高、叶长、叶宽、单株穗数、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穗粒重、小区产量、抽穗期和成熟期12个数量性状上与阿夫品种的相应性状有较大的差异;然而在一些质量性状上,有较多阿夫衍生品种(系)与阿夫小麦有相同的性状表现;利用SDS-PAGE电泳分析阿夫及其衍生品种(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发现256个阿夫衍生后代中与阿夫Glu-1位点亚基组成相同的品种(系)有22个,阿夫所具有的亚基1,14+15,2+12在Glu-1A、Glu-B1、Glu-D1三个位点中的频率分别为52.31%、13.85%、78.85%;利用筛选到的有阿夫特异带的三个标记分析阿夫在其衍生品种(系)中各代的遗传传递规律,发现SSR位点Xwmc398、Xgwm400和Xgwm268在阿夫衍生品种(系)中有明显的传递,其中Xgwm398在阿夫衍生子代中传递频率高且在系选品种(系)中稳定遗传。
答辩论文题目: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
研究生姓名: 杨 宝 菊
研究生类别: 学历硕士研究生
指 导 教 师: 吉万全">吉万全教授
答辩委员会主席:张改生">张改生教授
委员:陈耀锋">陈耀锋教授、宋卫宁">宋卫宁教授、张鲁刚教授、谢惠民">谢惠民教授
秘书:刘新伦
答辩时间: 2009年5月29日 14:30
答辩地点:农学院多媒体室
答辩论文内容简介:
全面、系统地评价小麦地方品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将对扩大我国小麦的遗传基础、进一步发掘和利用其中的有益基因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验以我国长江中下游麦区的1120份地方品种为材料,从农艺性状调查、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醇溶蛋白以及DNA分子标记(SSR)多样性四个方面对该麦区的地方品种做了研究。实验所得结果从不同水平上揭示了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变异分布特点、品种间亲缘关系以及品种内异质性水平;研究还发掘了部分有利用价值的优异种质,将为小麦遗传育种提供基础材料。该研究结果对我国小麦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以及有效的利用资源、有针对地拓宽育种材料的遗传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答辩论文题目:小偃6号及其衍生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
研究生姓名:李琼
研究生类别:学历硕士
指 导 教 师: 吉万全">吉万全教授
答辩委员会主席:张改生">张改生教授
委员: 陈耀锋">陈耀锋教授、宋卫宁">宋卫宁教授、张鲁刚教授、谢惠民">谢惠民教授
秘书:刘新伦
答辩时间: 2009年5月29日 14:30
答辩地点:农学院多媒体室
答辩论文内容简介:
以小偃6号及其衍生品种(系)为研究对象,从生物化学和分子水平等层次分析小偃6号及其衍生品种(系)共54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
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54份材料的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4份材料在Glu-1位点上共有11种亚基类型,在小偃6号后代材料中亚基分布非常不均衡,亚基1、14+15、2+12三者占总亚基数的54.32%,推测,这可能与小偃6号的亚基组合为1、14+15、2+12有关系。材料中Glu-B1位点的等位变异数目较多,遗传多样性较丰富。Glu-A1位点和Glu-D1位点则缺乏变异,遗传变异比较单一。小偃6号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在后代中的遗传状况表明小偃6号对其衍生后代的亚基组成有一定影响,但是随着代数的增加,这种影响的力度会逐渐减弱。
利用22对SSR引物分析了54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引物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的高低与其等位位点数的多少不尽一致,但总体上多态性信息含量随着等位位点数的增加有一定的上升趋势。54份材料间的遗传差异较小。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将54份材料分为四类,聚类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品种(系)间的亲缘关系。但也有部分材料的聚类结果与系谱不符。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种:(1). 人工选择可以从遗传基础相同的后代材料中选育出差异较大的品种;(2). 引物的选择和数量也会影响聚类的结果。
答辩论文题目:小麦旱胁迫应答蛋白RpDD基因的定位、标记及核苷酸序列分析
研究生姓名:王婧
研究生类别:学历硕士
指 导 教 师:谢惠民">谢惠民教授
答辩委员会主席:张该生教授
委员:吉万全">吉万全教授、陈耀锋">陈耀锋教授、宋卫宁">宋卫宁教授、张鲁刚教授
秘书:刘新伦
答辩时间: 2009年5月29日 14:30
答辩地点:农学院多媒体室
答辩论文内容简介:
本研究利用SDS-PAGE技术对抗旱品种邯郸6050和干旱敏感品种西农2208 的F2群体进行D-应答蛋白遗传分析,发现该蛋白可通过遗传稳定表达,并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表明旱胁迫D-应答蛋白可作为小麦抗旱性鉴定可靠的生化指标,从而为抗旱品种筛选提供依据。
为了进一步定位和标记编码D-应答蛋白的基因,采用BSA法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将该基因定位于染色体5AS。选择F2群体中有、无蛋白条带单株创建BSA池,利用5A和5D染色体上31对SSR引物对两池及双亲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染色体5A短臂上的2对SSR引物,Xgwm129 、 Xgwm304,在有池、父本及有蛋白条带单株中都扩增出221bp的差异性条带。用Mapmaker EXP 3.0 软件作图,将该基因初步定位在2对5A染色体SSR引物的一侧,遗传距离分别为17.8 cM、5.8 cM,并初步命名为RpDD。结果表明A组染色体与抗旱性密切相关,同时可用于分子辅助选择,加快抗旱品种选育进程;也可与其他分子标记,构建更为密集的遗传连锁图。
为了获得与RpDD相关差异片段的核苷酸序列,根据前期研究结果,即选用与基因距离较近的SSR标记Xgwm304,对F2群体中有差异性条带的单株进行重复性扩增,得到足够的差异性片段DNA。通过克隆、测序,分析剪切和组装,结果显示该其中含有微卫星序列(GA)24,均为二核苷酸重复,并同时与小麦贮藏蛋白激活区域的BAC基因组部分同源,从而为RpDD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