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论文题目:8个芸豆参试品种商品性及生产利用价值的综合评价
研究生姓名:林华
研究生类别:学历硕士
指导教师:柴岩
答辩委员会主席及委员组成:
主席:胡银岗 教授
委员:谢惠民 教授 苗 芳 教授 冯佰利">冯佰利教授 王栓全">王栓全教授
秘书:王鹏科副教授
答辩时间:2009年5月29日晚上7:30
答辩地点:农学院二楼会议室
芸豆籽粒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是主要的植物蛋白质来源,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由于我国芸豆研究起步较晚,而且科研力量较弱,育成品种较少,生产上缺乏优良品种。因此,通过对不同芸豆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蛋白亚基、品质的研究,建立一套完整并且相对准确的芸豆育种及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本研究以2006-2007年连续两年国家芸豆品种区域试验为材料,通过对芸豆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分析,评价不同基因型芸豆品种的商品性;利用灰色关联度法、秩次分析法和AMMI模型等方法分析芸豆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以及分析芸豆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依据芸豆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评价不同基因型芸豆品种的生产价值,;通过建立芸豆品种评价体系,综合评价芸豆商品性和生产价值,为芸豆品种筛选和坚定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不同基因型芸豆品种中,商品性最好的品种为YD02-12(CK),不仅外观品质良好,而且营养品质良好,表现在粗蛋白含量为24.12%、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8.81%、粗脂肪含量为4.17%和磷脂含量为4.41mg/g,营养品质含量比其他品种明显高,商品性较差的品种为YD02-07和YD02-11(CK1),表现在依据权重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得分低,品种YD02-07的外观品质比品种YD02-11(CK1)要好,但品种YD02-11(CK1)的营养品质好,因此品种YD02-11(CK1)的商品性比品种YD02-07好,商品性最差的为品种YD02-06,表现在依据权重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得分最低。商品性较差的品种为YD02-07和YD02-11(CK),品种YD02-07的外观品质比品种YD02-11(CK)要好,表现在籽粒色泽鲜亮和籽粒大小均匀,但品种YD02-11(CK)的营养品质非常好;商品性最差的为品种YD02-06。
(2)依据8个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综合评价指标,不同基因型芸豆品种的生产价值总体评价次序依次为YD02-11(CK1)、YD02-12(CK2)、YD02-02、YD02-07、YD02-01、YD02-06、YD02-04、YD02-03,具体的表现为品种YD02-11(CK1)和YD02-12(CK2)都为高产稳定品种,适应性广;具有较高增产潜力的为品种 YD02-02和YD02-07,表现在地区产量不平衡,以及根据农艺性状指标评价,得到品种YD02-02和YD02-07具有高产的农艺性状。
(3)初步建立的芸豆评价新体系中,商品性评价指标包括籽粒色泽、籽粒长度、籽粒宽度、长宽比值、豆脐直径与籽粒长度的比值、质地和破损率,其中获得的基本参数为籽粒色泽得分不低于5.3,籽粒长度不低于1.5392cm,籽粒宽度不低于0.8002cm,长宽比不高于1.5647,豆脐直径与籽粒长度的比值不高于0.1581,质地不高于4,破损率不高于7.4;生产价值评价指标包括农艺性状指标以及生产价值评价指标,其中农艺性状指标基本参数为荚粒数不低于4.25粒,主茎分枝不低于3.95个,单株荚数不低于11.15个以及生育日数不低于93d,生产价值评价指标的基本参数为产量不低于1763kg/hm2;而稳定性指标选择秩次分析方法得到的数据,稳定性指标初步定在Si2不高于3.453;适应性指标选择AMMI模型分析方法得到的数据,但是适应性指标没有量化,只在AMMI双标图上体现,因此品种的适应性评价需要通过AMMI模型作图获得相应的结果。
答辩论文题目:甜荞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研究生姓名:王忠景
研究生类别:学历硕士
指导教师:柴岩
答辩委员会主席及委员组成:
主席:胡银岗 教授
委员:谢惠民 教授 苗 芳 教授 冯佰利 教授 王栓全">王栓全教授
秘书:王鹏科 副教授
答辩时间:2009年5月29日晚上7:30
答辩地点:农学院二楼会议室
荞麦起源于我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荞麦营养丰富,医食同源,具有非常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分析甜荞的遗传多样性对其资源保存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甜荞是花柱异长自交不亲和的异花授粉作物,品种内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为了准确揭示甜荞遗传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86份甜荞遗传资源农艺性状数据进行分析;采用长随机引物和内含子切接点引物的PCR分子标记技术,对9个甜荞品种和1个苦荞品种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甜荞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取样策略;并利用建立的取样策略,采用PCR标记技术,对这86份甜荞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取得如下主要结果:
(1)农艺性状分析显示,86份供试材料之间有明显的差异,8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CV%)由大到小依次为:主茎分枝22.17%,主茎粗22.14%,叶宽11.67%,株高16.18%,叶长11.25%,主茎节数16.11%,千粒重14.03%,生育日数7.01%;参试品种11个描述性状也都有一定的变化量,其中粒色有8种之多。聚类结果显示,所有材料可以分为五大类,各类别之间数量性状差异明显。
(2)采用内含子切接点引物和长随机引物的PCR分子标记技术,对9个甜荞品种和1个苦荞品种的种内和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表明,所使用的4个引物均能在 9份甜荞品种和1份苦荞品种中稳定扩增出条带,共获得了45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2条,占总数的93.3%;甜荞同一品种种内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但遗传距离较小,不同甜荞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远远大于其品种内的遗传差异。因此,在甜荞遗传多样性研究中,通过对单个品种群体中5-10个单株混合取样可以较好第反映品种间的遗传差异。
(3)采用上述建立的甜荞遗传多样性研究取样策略,提取86个甜荞种质的的基因组DNA,采用内含子切接点引物和长随机引物的PC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结果表明, 所用7个引物在86份甜荞中可稳定扩增出条带,共计扩增出82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3条,占总数的89.0%。.将PCR扩增条带转化为[1,0]矩阵,采用NTsys-PC 2.1数据分析软件计算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86份甜荞资源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幅为0.40-0.98,平均值为0.69,表明这些甜荞品种存在相对较大的遗传差异。进一步利用该软件的UMPG聚类方法,对这86甜荞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可将材料分为8类,且每个类别之间区域性较明显,可较好地反映甜荞遗传资源的来源。
答辩论文题目:小麦抗旱节水主要相关生理遗传指标的鉴定与筛选
研究生姓名:张春霞
研究生类别:学历硕士
指导教师:谢惠民
答辩委员会主席及委员组成:
主席:胡银岗 教授
委员:柴岩 教授 苗 芳 教授 王栓全">王栓全教授 冯佰利">冯佰利教授
秘书:王鹏科副教授
答辩时间:2009年5月29日晚上7:30
答辩地点:农学院二楼会议室
本文选用中国北方黄淮水地(周麦18、西农979、豫麦48、泰山24、鲁麦1号、鲁麦15、石家庄8号、衡优18)、黄淮旱地(邯郸6050、洛旱2号、H8623、晋麦47、晋麦79、运旱22-33、运旱23-35)和北部旱地(晋太170、长6154、长6878、京冬8号,陇鉴294、西峰20)共21个品种为材料,采用人工控制灌水的方法设置水、旱两种处理,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不同冬小麦品种的抗旱指数,对供试小麦品种的抗旱性的强弱进行了评价,同时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不同冬小麦品种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其与抗旱节水性的关系。在研究中对冬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可靠性进行了比较,确定了可作为冬小麦抗旱性鉴定的生理生化指标。
1、所研究的13个生理、光合、农艺性状指标中,Pn、LWP、SOD活性、RWC、可溶性糖含量、千粒重和小穗数7个指标与DI的偏相关系数无论是旱作还是灌水条件下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且,旱作条件下除上述7个指标外,穗粒数同 DI的偏相关系数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这表明,在旱作条件下进行品种抗旱性评价时,穗粒数这一农艺性状很重要。
2、旱作和灌水条件下各生理指标和主要农艺性状对DI的影响作用不同。旱作条件下为Pn>RWC>LWP>千粒重>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小穗数>穗粒数;灌水条件下为Pn>LWP>RWC>小穗数>可溶性糖含量>千粒重>SOD活性;旱作时Pn对DI的影响作用是灌水时的20余倍,旱作时LWP对DI的影响比灌水时下降37.8%。说明水分胁迫条件下高Pn、适度低LWP利于提高抗旱性。文章认为从抗旱育种鉴选的实用性考虑,叶片水势的利用优于光合速率。
3.对叶片水势(LWP)的研究表明,干旱胁迫导致所有品种LWP下降,下降差异因品种遗传基础不同呈现多样性,且受生育期影响。LWP在苗期、抽穗期、乳熟期依次呈阶梯状下降,其值依次为-0.34mpa、-0.21mpa和-0.12mpa,3个生育期品种间变异系数分别为-44.1%、-43.3%和-98.3%。聚类分析表明抗旱品种遗传距离小(0.6-0.7),呈“偏正态”型递减,水地品种大(0.85-0.95),呈“L”型递减。回归与通径分析表明,LWP与Y、DI、WUE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程度为RDI>RWUE>RY。分析表明,不同生育期LWP对抗旱节水性有交互弥补或抵消的影响。决策分析认为LWP抽穗期选择-0.2527mpa~-0.1702mpa且利用LWP苗期、LWP乳熟期相互配合评价抗旱性、以LWP抽穗期为主,兼顾LWP乳熟期评价WUE、兼顾LWP苗期评价产量的策略,是抗旱节水小麦较理想的用水评价与选择策略。
通过相关性分析以及通径分析得出结论:在供试品种中,晋太170、豫麦48、长6878、运旱22-33、邯郸6050、西峰20、鲁麦1号、石家庄8号、运旱23-35、长6154的抗旱性较强;周18、泰山24、衡优18、晋麦79、陇鉴294抗旱性居中;而鲁麦15、洛旱2号、H8623、京冬8号、以及西农979属于干旱敏感型品种。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