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农学院2009届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公告第 二十 号

作者:         发布日期:2009-05-31     浏览次数:

       

 

答辩论文题目:春化和光周期基因在陕西小麦中的分布

研究生姓名: 张志红

研究生类别: 学历硕士

指 导 教 师 张晓科 副教授

答辩委员会主席: 员海燕 教授

委员: 薛吉全教授、王成社教授、相建业副教授、马守才副教授

答辩秘书: 李向拓 助研

答辩时间: 2008531日 晚上700

答辩地点: 农学院会议室

答辩论文内容简介:

小麦抽穗期由3套基因决定,即春化基因(Vrn)、光周期基因(Ppd)和不受环境影响的早熟性基因(Eps),其中春化基因和光周期基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研究和分析小麦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的分布特点能够为育种工作者培育广适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小麦是陕西省主要的粮食作物,在生产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但陕西省绝大部分小麦品种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组成还不清楚。为此,本实验选取陕西境内推广的173份小麦品种(系),采用STS标记检测Vrn-A1Vrn-B1Vrn-D1Vrn-B3Ppd-D1基因位点等位变异组成,目的在于分析陕西境内小麦4个主要春化基因和1个光周期基因的分布特点。为了提高小麦春化基因的检测效率,本研究又选用19份春化基因型已知小麦品种,利用STS标记,构建了春化基因Vrn-A1Vrn-B1Vrn-D1位点的3套多重PCR体系。

获得的研究结果如下:

1.在陕西小麦品种(系)中,4个春化基因位点显性等位变异的平均分布频率不同,顺序为Vrn-D138.2%)>Vrn-B116.2%)>Vrn-A11.2%)>Vrn-B30%)。

2.春化显性等位变异在陕西境内各麦区的分布频率也存在差异。地处北部冬麦区的小麦品种(系)中,4个春化位点均处于隐性状态;归属黄淮冬麦区的小麦品种(系)中,显性等位变异的分布比例顺序为Vrn-D141.7%)>Vrn-B119.1%)>Vrn-A10%=Vrn-B30%);地处长江中下游麦区的小麦中,显性等位变异分布比率为Vrn-D1 40.3%)>Vrn-B116.1%)>Vrn-A10%=Vrn-B30%);而地处西南冬麦区的小麦,4个春化位点显性等位变异分布比率为Vrn-D154.6%)>Vrn-A118.2%=Vrn-B118.2%)>Vrn-B30%)。

3.在陕西境内推广品种中,4个春化基因位点显性等位变异组合存在5种类型,平均频率次序为: Vrn-D133.1%)>Vrn-B111.6%)>Vrn-B1/Vrn-D14.7%)>Vrn-A1/Vrn-B10.6%=Vrn-A1/Vrn-D10.6%)。

4.在陕西境内4个麦区中,春化基因显性等位变异组合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地处北部冬麦区的陕西小麦品种(系)全部携带隐性等位变异;地处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中,含有3种显性等位变异组合,比例大小依次为Vrn-D135.7%)>Vrn-B113.1%)>Vrn-B1/Vrn-D16.0%);地处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小麦品种,同样含有3种显性等位变异组合,即Vrn-D1Vrn-B1Vrn-B1/Vrn-D1,其比例分别为37.1%14.5%3.2%;在地处西南冬麦区的陕西小麦品种(系)中,存在4种显性等位变异组合,即Vrn-D1Vrn-A1/Vrn-B1Vrn-A1/Vrn-D1Vrn-B1/Vrn-D1,以Vrn-D1的分布比例最大,为36.4%,其次为Vrn-A1/Vrn-B1Vrn-A1/Vrn-D1Vrn-B1/Vrn-D1,分布比例均为9.1%

5.在光周期Ppd-D1位点,99.4%的品种携带对光周期反应不敏感的显性等位变异Ppd-D1a

6.建立了春化基因Vrn-A1Vrn-B1Vrn-D1位点的3套稳定可靠的多重PCR体系,可用于小麦3个春化位点基因型的检测。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