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论文题目:不同密度对玉米材料的选择效应分析
研究生姓名: 杨泽勇
研究生类别: 学历硕士
指 导 教 师: 薛吉全 教授
答辩委员会主席: 谢惠民 教授
委员:李世清教授、张保军教授、冯佰利教授、杨引福副教授
答辩时间: 2009年6月1 日 :
答辩地点:农学院玉米所会议室
答辩秘书:张仁和 助研
答辩论文内容简介:
提高种植密度,选育耐密性品种是玉米产量持续增加的重要因素。进行高密度选择成为选育耐密玉米自交系的最有效途径。本研究以改良的玉米种质材料在3种密度(60000株/hm2、90000株/hm2、120000株/hm2)下连续3代自交选择的23个S3代优异选系,按照NCⅡ设计,与4个测验种(郑58、昌7-2、联87、和齐319)杂交得到92个组合。在3种鉴定密度(60000株 /hm2、90000株/hm2、120000株/hm2)下种植,分析了不同密度选系组合的性状差异、以及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配合力,取得如下结论:
1、对产量进行方差和联合方差分析表明,3个密度的组合产量在重复间差异不显著,而鉴定密度间、组合间,以及密度×组合互作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组合间存在显著差异。在60000、90000和120000株/hm2 的3种不同鉴定密度下,不同密度选系组合的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大而提高,高密度选系组合在高密度鉴定下变异系数最小,中密度选系组合在3种密度下鉴定变异系数均最小,低密度选系组合的随着鉴定密度加大变异系数增大。ASI、株高和穗位高等性状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说明适宜选择和鉴定密度可筛选出耐密性的自交系和杂交种。
2、23个选系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最高效应值出现在高密度选系中;高密度选系在较高的鉴定密度下GCA出现正值的比率高,90000株/hm2鉴定密度下SCA出现正值的比率高,因此以90000株/hm2密度进行自交系选择和鉴定,可筛选出优良的自交系。
3、通过3种鉴定密度,发现8118、8127、8141和8162 等4个自交系,对密度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90000株/hm2鉴定密度下表现出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筛选了8118×郑58、8127×联87、8162×郑58、8141×昌7-2、8162×齐319等5个优势组合。
答辩论文题目:水分胁迫对玉米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研究生姓名:韩苗苗
研究生类别:学历硕士
指 导 教 师: 薛吉全教授
答辩委员会主席: 谢惠民教授
委员: 李世清教授 张保军教授 冯佰利教授 杨引福副教授
答辩时间:2006年6月1日晚 7:30
答辩地点: 农学院一楼
答辩论文内容简介:
干旱是造成玉米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明确玉米抗旱品种的生理生化机制的研究,对玉米抗旱节水栽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试验通过大田水、旱两种环境,对陕西省玉米生产中推广的51个玉米杂交种进行了鉴定筛选;选择代表性玉米杂交种先玉335(抗旱性强)和陕单902(抗旱性弱)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水分胁迫对玉米生理生化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
1、正常生长下通过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分析得出,玉米品种间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选取3个主成分进行分析,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97.00%,Tr、Gs为第一主成分的主导因子,Pn、WUE为第二组主成分的主导因子,Ci为第三主成分的主因子,根据Pn与WUE两个指标和Pn、Tr、Gs、Ci、WUE五个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分别建立了的判别函数。以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筛选出5 个光合速率好、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品种,郑单958、先玉335、浚795、豫玉22、豫玉23。
2、水分胁迫处理下玉米品种籽粒产量均比对照明显降低,雌雄开花间隔增加,株高和穗位高降低,穗短小,秃尖多,穗粒数少,粒重轻,最终导致产量下降。雌雄开花间隔、保绿性与产量抗旱指数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鉴选出抗旱性好的郑单958、粟玉2号、秦龙11、先玉335等5个品种。结果表明,雌雄开花间隔、保绿性形态性状是田间鉴定玉米抗旱性综合评价有效的指标,以形态指标结合产量性状来评价玉米品种抗旱性较为客观、简单易行。
3、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增加,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下降、单叶水平水分利用效率随之下降;叶绿素荧光参数Fv/Fo,Fv/ Fm,Fv’/ Fm’降低。叶片脯氨酸含量大幅度增加,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但不同抗旱性玉米品种变化幅度差异大。抗旱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先玉335与抗旱性较差玉米品种陕单902相比,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 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幅度较小;而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含量升高幅度大;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抗旱玉米品种具有较高的叶片光合速率,且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仍维持较高的水平,有利于体内物质的调节,延缓了叶片的衰老进程,延长叶片光合功能期。这可能是抗旱玉米品种在水分胁迫下仍然能够获得较高产量的重要生理原因之一。
答辩论文题目:玉米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筛选及生理机制研究
研究生姓名:卜令铎
研究生类别:学历硕士
指 导 教 师:薛吉全 教授
答辩委员会主席:谢惠民 教授
委员:李世清教授、张保军教授、冯佰利教授、杨引福副教授
秘书: 张仁和 助理研究员
答辩时间: 2009年6月1日 19:30
答辩地点:农学院玉米所会议室
答辩论文内容简介:
进行玉米抗旱性指标的筛选,明确玉米品种的抗旱生理机制,是挖掘玉米生物节水潜力的重要课题。本试验以12个不同玉米品种为材料,在盆栽和抗旱池条件下,通过苗期、花期干旱和正常供水处理,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干旱条件下形态特征和主要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度分析方法,进行了抗旱性鉴定指标筛选,探讨了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抗旱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通过对33个形态和生理指标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的分析,从中筛选出了5个测定简便的抗旱鉴定指标,分别为Pn、φPSⅡ、qP、qN和绿叶面积。应用筛选5个指标的抗旱指数隶属度,对不同品种苗期和开花期的综合抗旱性进行排序,发现筛选的5个指标排序结果与产量抗旱指数排序结果相一致。
2. 通过分析比较苗期和开花期水分胁迫处理下,不同抗旱性品种形态和生理参数的变化规律,发现干旱条件下,抗旱较强的玉米品种光合特性参数和叶面积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抗旱性较差的玉米品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细胞吸水力明显高于弱抗旱性品种;干旱胁迫导致光合速率、叶面积和果穗体积下降幅度较大,成为玉米减产的主要因素;抗旱较强的玉米品种在干旱下能维持较大的光合叶面积、以及较高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保证较高水平的光合生产力是抗旱高产的关键。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