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名称:陕西省植物遗传工程育种重点实验室
平台负责人:陈新宏
产业研究方向:小麦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
平台介绍:实验室立足陕西,服务全国,以小麦远缘杂交、染色体工程、分子标记和分子设计育种、转基因等技术为特色,对重要作物(主要为小麦)的遗传特性及改良途径进行系统研究,从细胞、染色体和基因工程三个水平、研究将外源基因导入作物的途径及其相关理论问题,建立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拓宽小麦远缘杂交领域,创制优异新种质;利用常规育种与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相结合选育突破性品种;与种子企业结合,加速新品种配套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开发,大幅度提升粮食生产水平,保障粮食安全。
创新成果介绍:
1、小麦远缘杂交与种质创新:利用小麦与黑麦、大麦、滨麦、簇毛麦等进行远缘杂交,创造了1000余份近缘种属材料,为选育优异新种质和突破性新品种提供了宝贵材料。并对其进行了分子细胞学等分析研究,为挖掘和利用野生植物优异基因奠定了良好基础,发表相关研究论文80余篇。
2、小麦-华山新麦草杂交及种质创新:利用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工程技术将华山新麦草的优异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中,创制了300余份抗病、抗逆、优质、早熟等优异特性的新种质;对从华山新麦草导入普通小麦的抗全蚀病、纹枯病和茎基腐病等抗性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基因克隆和功能验证,开发出SNP分子标记;成功分离、鉴定出小麦-华山新麦草全套二体异附加系,并系统分析了该全套异附加系的品质特性,全面解析了华山新麦草蛋白亚基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克隆和鉴定了华山新麦草的y-型HMW-GS基因;利用所创制的种质材料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培育了6个小麦新品种。该项研究充分挖掘华山新麦草抗病、优质等优异基因,拓宽小麦的遗传基础, 丰富小麦抗病、优质种质资源,为培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重大小麦新品种奠定了技术和材料基础。
3、分子生物学与转基因:利用小麦染色体工程和现代生物技术,利用缺体系对雄性核不育基因、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和白粉病基因分别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研究,用缺体回交法将簇毛麦、野生二粒小麦、山羊草的抗白粉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中,获得抗锈病、白粉病等主要农艺性状的新材料,对含有野生二粒小麦遗传物质的抗白粉病新种质进行了SSR鉴定和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分析,获得了与抗白粉病基因连锁的SSR标记。
4、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选育:以常规育种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相结合,选育出西农511、西农920等20几个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针对育成品种的特征特性,研发集成新品种的配套生产技术,与种子企业联合,建立规模化示范基地,通过大面积示范,建立规模化的示范基地,进行产业化开发,促进育成品种的规模化生产应用。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