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本科生培养
 

赴酒泉实习心得体会(四)---马丽

作者:         发布日期:2007-07-25     浏览次数:

     

第一次,行程近两千公里;第一次,见识了寸草不生的大山满目苍夷的戈壁滩;第一次,领略了绿洲农业的风采;第一次,走进万亩种田,感受制种的艰辛;第一次,亲自参与种子生产,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酒泉的7日之行,我经历了太多的第一次。

近十几个小时的火车颠簸,苍山戈壁蓝天白云的夹道相迎,我们终于抵达甘肃酒泉,开始了为期7天的实习。7天中,我们参观了东方种业有限公司、奥凯种子机械有限公司、大业种业、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学院为我们安排的这四个公司各具特色,分别代表了种业不同的发展方向。其中东方种业仅承担对外制种,产品全部在国外销售;奥凯是国内历史悠久,专门生产种子加工机械的公司,产品远销国内外,并与畜牧、科研院所合作,研制生产种子加工机械;大业种子以草业为主,经营各种草坪草、生态草、牧草,有“中国草王”之称,拥有先进的草颗粒生产线及种子加工生产技术;敦煌种业是酒泉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所经营玉米杂交种覆盖了全国除东北外的全部玉米产区,拥有万亩制种基地及先进的种子加工设备。

在东方种业,我们参观了农户制种田,深入田间了解各种花卉的制种技术及种子生产销售状况,参观了种子精选、加工、检验、检疫设施,同时与公司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深入了解公司对外制种程式以及公司经营模式和“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对种业公司的经营发展模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对课本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了温习。

在奥凯,我们参观了公司的生产车间,种子机械产品展厅以及奥凯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研发的“牧草种子加工智能化控制成套测控系统”,聆听了公司董事长贾生活先生的报告,了解到当前种子加工机械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尽管我们对机械加工知之甚少,但是种子加工,是种子生产、贮藏的重要环节,了解种子加工机械的原理,对我们更好地进行种子生产,种子检验有重要作用。贾先生对我们的勉励,和他对农业的一腔热情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坚定了我们学农爱农的决心。

在大业,我们参观了大业酒泉上坝狼窝泉滩基地,参观了她的万亩草田及五千余亩种子田,同时参观了她的牧草加工生产线和种子加工生产线,感受到草业发展的蓬勃生机和技术进步为种业生产做出的巨大贡献。大业的草田,论证了荒地变良田的转变,也见证了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成就,她的草田与基地原本都是长满芦苇的荒地,农作物无法生长,至今路两旁依然芦苇丛生,但是大业选择了比芦苇生长力更强的苜蓿,将这大片的荒地变成了优良牧草的摇篮。大业,让我明白了开拓创新,善于思考与农业发展的密切关系,让我明白了简单的农业科技并不简单。

在敦煌种业,我们进行了1天的种子生产实践,跟随公司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制种田,检查玉米杂交制种中去雄去杂工作。通过与技术人员的交流,我了解了制种工作的种个环节及关键技术,收获甚丰。通过交流,我了解了制种田的生产状况如父母本行比控制,种植密切,亲本来源,管理程序,花期调节措施,种子收获,加工过程等,对玉米杂交制种有了深入的认识,通过亲自动手,我不仅温习了专业知识,更学到了许多新的操作技能,敦煌的实践机会,让我明白了许多看似简单的操作不经亲自实践不知道那也有许多诀窍,许多简单的理论,稍有差池就会产生严重的偏差,更让我明白了严谨的态度,吃若耐劳的品质在工作中重要的价值。

7天的实习转瞬即逝,酒泉的绿洲农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要有水,就有农业的发展;只要坚持,就能创造辉煌;只要勇于创新,就能产生希望。这是酒泉的5天给我的宝贵财富。经历了酒泉的7天,我才明白这三句话的分量。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经历过才知道其中的味道。现在的我们,空有理论知识,缺少的正是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对种业市场的认识。这次实习,在教师的周密安排下,我们有幸参观了不同种子企业的生产运营模式,对我们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我们专业前景了新的认识。

经历了酒泉之行,尽管旅途太长、太累,但是相比沉甸甸的收获,我们满心欢喜。通过实习,我们看到了种业的美好前景,也认识到了当前种业的不足。我们所到的企业,可以说是中国种业的代表,是中国种业的领头军,然而与国外先锋,孟山帮公司相比,还是存在差距,没有自己的科研机构,或科研实习不足,或专业人员缺少,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模式尚不完善,这就对我们农学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方能应对未来种业市场的变化,这是中国种业的发展趋势,也是对我们种子专业人员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感谢学院为我们安排的酒泉之行,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坚定了我们学农学爱农的决心。我们期待中国种业的明天更加辉煌。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